2019年3月9日 星期六

記孫老談風土建築

FB上見聞孫老要來台中逢甲演講@三八婦女節。隔天同學還簡訊貼心提醒。順便去逢甲晃晃也是挺不錯。

這次老師來談風土建築。突然覺得這可以是地產廣告的一個好slogan,比起那些以個人為形象廣告的偶像化主義。不知道我是出於嫉妒還是什麼情緒,總是覺得以誰為名的建案特別噁心。

風土建築其實就是地方建築。所謂民居,都是沒有建築師的建築。形式上反而覺得特別的可愛以及跟心靈契合。相較於都市中高樓大廈冷冰冰的線條,有著更親切的建築物高度與溫潤感。

地方氣候決定其屋頂形式。例如台灣雨多,屋頂一般為三分之一斜;北歐雪多,屋頂多大於45度。形成都市中的集體形式,就是看起來長得像一家人,形成一種地方風貌。民居也是傳統文化的表現。例如合院:三合院、四合院日本茶室、荷蘭紅燈區櫥窗街屋等等。

風土建築通常就地取材。構法上也是以自力造屋為基礎。

二戰後工業化科技化與場所性的消失而機械支配一切(今天則是電子產品支配一切)。從而改變人類文明建築的思維。

對風土建築的重視,不是說要回到以前。而是說:過去、現在以及未來不能斷掉。不然建築失落了深度延續協調。以期貼近人類的需求:關於生命、生活的庇護。關於安全感:人的共同需求。

課堂結論:地域性建築與形式的探索當地傳統文化的了解當地建築類型與建築語言當地氣候與地形當地可運用的材料現代科技的應用程度

PS. 中間一段我有些分心,老師提到很多歷史理論實在淵博。以上以為記。

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

紅燈區經濟模式的思考


昨天去聽鄭采和建築師學姊的演講關於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研究計畫案。這個研究進行了好些年,她還因此出版了一本書。

聽她娓娓道來這些年的發現,包括紅燈區的經濟模式:小姐跟嫖客、地產主、政府、建商以及專業人員之間的糾葛。還聽到很驚人的數字:只要在紅燈區持有一個3櫥窗樓房,光是將地面層承租給小姐們一天兩班,一個月就有約莫台幣65萬的收益。因此,在紅燈區坐擁36戶樓房的賽車手,一個月就有兩千多萬的租賃所得。所以他去參賽根本也不用贊助商,他自力贊助自己即可。

紅燈區的都市現象是否能套用在台灣呢?性產業的發達是否可以讓我們的環境更加的包容跟滿足?而我們要付出什麼樣的都市/社會代價呢?真的很值得省思。


2019年3月7日 星期四

建築空間設計的異質最有利性


建築師:一個朋友的老家現在閒置,是老房子。可能會需要幫忙協助翻新,預計做成民宿之類的。
會計師:老房子不就找人修理ㄧ下就好了。為什麼還要設計?
建築師:哦........所以民宿你來設計就好了麼?

剪了頭髮


妻:哈尼你剪頭髮了耶。新髮型不錯喔(摸摸老公頭毛)。
夫:恩。$$$$$$$110
妻:.....
妻:怎麼這麼好幫我省錢~~~那我可以去剪1100的嗎~~~
夫:(倒抽一口氣).....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