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讀 Good City Form Ch3: Between Heaven and Hell

隱藏在背後的價值則是些泛政治化的現象...那都市紋理呢?人性的需求呢?都市經驗這些價值到哪裡去了?理想主義者筆下的世界無非就只是當時時代背景之一些改版或是那些標榜小密度、自給自足的城市形態,
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親密,花園一類則為其模範其他更多的計畫再計畫,超級一廂情願而後才有關於都市場所的思考真實的烏托邦城市之所以長久,卻是在於他們十分的重視實體環境天堂看完了,看看地獄~章末引述《看不見的城市》裡的一段話:
「並非說人間地獄即將來臨,若真的有地獄,那就在這裡了,

在我們每天生活的地方,來自於我們全部的人住在一起。
有兩個辦法可以免除活在其中的苦痛:
第一個很簡單,就是讓自己成為地獄之中的一份子,那就再也不會感覺到它了。
第二個比較麻煩,且需要具備持續的警覺心與理解力:
學著找出誰是這個地獄之中,不屬於的這裡的...
然後想辦法讓他們持續下去,給他們空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