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顯現在實質的環境形式上。在台灣還蠻常聽到「認同」這個詞的說。
吵老半天,根本還是搞不懂,好像認同快變成怨恨的字眼。
「合諧 (coherence)」,
應該是說同一個地方的人的房子看起來會大同小異。
聚在一起有種合諧感
....所以會變成說...如果一個地方很醜很髒很亂很吵,
就是那個地方的人的社會習慣、或習性上
基本上不太在意、或者是不太重視那些事情,大家心照不宣,默契十足
就在基地上討論討論大小、預算、工期,就可以開工了
且當人與人之間的默契受到挑戰....
那就要來講道理了,怎樣才是比較合理的,是可以討論的
式樣 (pattern, 就我的了解,是指各種元素與元素的組織關係)、類型(type)與機制(system)。
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樣子,不作特定使用。
而才可以傳遞某些訊息
學建築.....建築可比語言
那是建立於人跟人的互相了解,達成共同的默契、風俗、習慣與價值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