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讀 The Structure of the Ordinary Ch13: Common Understanding

這篇文章大致上是在講人們的「認同」,或者說是默契 (Common Understanding),
自然顯現在實質的環境形式上。在台灣還蠻常聽到「認同」這個詞的說。
吵老半天,根本還是搞不懂,好像認同快變成怨恨的字眼。

「合諧 (coherence)」,
應該是說同一個地方的人的房子看起來會大同小異。
聚在一起有種合諧感人們的價值觀直接反映在空間形式上
....所以會變成說...如果一個地方很醜很髒很亂很吵,
就是那個地方的人的社會習慣、或習性上
基本上不太在意、或者是不太重視那些事情,大家心照不宣,默契十足過去「起厝」並沒有什麼建築師....木匠、泥匠找來,
就在基地上討論討論大小、預算、工期,就可以開工了現在是不太一樣了,專業分工分得愈來愈細....
且當人與人之間的默契受到挑戰....
那就要來講道理了,怎樣才是比較合理的,是可以討論的想要了解一種環境形式,必得去了解其
式樣 (pattern, 就我的了解,是指各種元素與元素的組織關係)、類型(type)與機制(system)。
atrium(中庭)對一個羅馬人來講,所代表的其實是一種空間形式,而非機能
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樣子,不作特定使用。
要學語言就要去認字、背單字、填詞、造句、如何用法、習慣片語......
而才可以傳遞某些訊息
學建築.....建築可比語言人得自主而創造空間,週遭的人也都可以互相認同、認可.....
那是建立於人跟人的互相了解,達成共同的默契、風俗、習慣與價值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