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日本行 20071129-1203
都還沒搞清楚到底要去日本的哪裡就出發了。聽說很冷的樣子帶一堆衣服,到得日本反覺氣候非常涼爽,楓葉紅了的季節,其實跟台灣的冬天差不多,反而不若台灣溼冷,室內也都有暖氣,真是適合出遊的氣候。穿件輕薄的秋衣在外加件大衣就足夠,帶個手套更好,照相時手不會冷冰冰。
原來這次去的地方通稱南紀(紀州南部?),飛機飛到名古屋中部機場,據說還是填海造的。然後就到名古屋市去逛街囉。只可惜身上沒什麼錢,日本的物價對我而言又高,時間倉促也導致沒有心情好好逛一翻。最讓人驚艷的還是中央街道上那泛紅泛黃的楓樹、銀杏樹等等。第一次看到這種景象,真覺得好看得不得了。浪漫到一種境界。但願有機會還能舊地重遊。記得老師曾說,如果規劃設計建造所創造的環境價值(就是除了樓地板面積的)連種樹都不如,那又何必呢?未免太浪費地球資源。
一連四天的賞楓泡湯跟美食之旅,白天看風景,晚上泡溫泉,吃吃喝喝。我們沿著海岸線環繞半島一周:途經伊勢、勝浦、串本、大阪然後又從名古屋中部機場回高雄,期間還從大阪去回京都(這是這趟旅程最可惜的地方,來回花了近半天的時間)。天都黑了才到京都,又只待一下吃了一頓沒有味道的豆腐火鍋(據說是京都的傳統料理,超清淡的啦),還真是點莫名其妙。若省了京都就可以在大阪多逛很久的街了。
2007年12月7日 星期五
旅行相片
最好的情況似乎是每天的行程完後可以稍事整理,也可以邊調整照相技術的小缺點。不然一次要整理超大量的照片,很多又重複,或是照得歪歪斜斜,看得眼睛發酸....很多照片也不曉得刪掉會不會可惜或是後悔什麼的。現在的硬體軟體整合上又有些許問題存在,頗惱人。有時在Bridge, ACDsee看是正的,明明在PS裡也是正的,在Window看又是倒的,在上傳時又是倒的....
現在似乎也沒有很充裕的時間來好好整理照片,但又怕時間一拉長,把記憶洗淡了。
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N. J. Habraken, “ch 13: Common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Ordinary 讀後摘要
N. J. Habraken, “ch 13: Common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Ordinary
讀後摘要 李怡慧 2007.10
這篇文章是在講人跟人之間的「同理心(Common Understanding)」,或者說是默契。展現在真實的環境上。
環境是人造物。任一個人造的環境看起來都會有些相似、雷同跟合諧(coherence)。這種一致性讓看似複雜混亂的環境變成是「可閱讀的」。此人造環境的普遍現象,可說是來自於人們的共同價值觀反映在環境形式上。在在反映了一個社會現象、現實、共同的喜好與價值觀等等。全然建立在人跟人的互相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默契。什麼是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根本就不用討論。在過去,「起厝」並沒有所謂的建築師。業主將木工與泥匠找來,他們夥同到基地上討論建築物大小、預算、工期,不多時就可以開工了。不須簽訂合約,不需要畫圖,更沒有法規,只有默契,不言自明。
當人與人之間的默契受到挑戰,例如:鄉村的都市化。人口的成長導致隱私受到威脅,有的人便在自家前院築起籬笆。同時反對聲浪四起,這時候就需要來講道理了,怎樣才是比較合理的,是可以討論的。經過了一番溝通之後,久而久之,籬笆這件事又被視為理所當然了。然而,時代演變至今,我們的環境日趨複雜,專業分工分得愈來愈細。有各種新技術與工業規格的出現,建築物更需配置水電管線、裝空調、電信通路,還有景觀設計、室內裝修等等,而有法規的需求及建立。
因此,若想要了解一種環境形式,必先了解其式樣 (pattern, 指各種元素與元素的組織關係)、類型(type)與機制(system)。然而,樣品與類型並不是模子要予人任意複製,系統更不是處方。它只是提供一些規則,以應萬變。選用一種基調來表現自己,聯繫了個人與社會,形式變得更有意義。中庭(atrium)對一個羅馬人來講,所代表的其實就是一種空間形式,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樣子,更不作特定的使用。傳統民居皆有很豐富的名稱與術語分別代表特定的門廳、房間、中庭等。基本上這些名字傳達的就是一種空間形式,而非機能。
對於形式的理解,好比語言。學語言得先學會認字、填詞、造句、片語、習慣用法,藉此來傳達訊息。要暗示口頭上的內涵,文字將被重複的改寫;同樣的,若想要暗示空間上的理解,便得建立各種樣式、類型與機制,以傳遞空間上的訊息。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讀 Urban Informality
這種現象無非也是政經制度下之產物,涉及社會、政治、經濟與生存等等。
游移在合法跟違法之間。
此文便在探討規劃政策與社會公平的議題。
然而,第一世界的城市「模型」也不見得就適用於解決第三世界都市的「問題」
但是社會是不均質的。窮人哪來的財產呢?!他們根本就有一餐沒一餐了。
若是如此,是否需得建立一套多標準的政策。
然而如何訂定這個攸關生存、社會平等則是知識論的問題。
2007年11月17日 星期六
讀 Evolution of New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s Ch1: Zoning Protection for Neighborhood Quality
大家互相犧牲一點自由來成就一個好的品質、好的居住環境、和更多的鈔票
在台灣呢,土地使用管制好像是假的哦,anything goes...
常常建築物都想盡辦法佔盡便宜,想退縮給退縮,想長高就把地搞大一點長得特高,
反正關起門來也感覺不到。銀子少賺了不知多少,好可惜XD
畢竟一直以來我們的生活成長環境好像就是不如國外那樣風光明媚。
但我們的都市依然超有活力的~
反正還是品質取勝啦~再加上一些都市的配套設施....
房子本身才不值錢啦!
幾房幾廳算什麼,四五層樓算什麼,不就是一堆鋼筋水泥嘛,地才值錢!
讀 Good City Form Ch5: But Is a General Normative Theory Possible?
城市無所謂「對/錯」,而是「好/壞」,所以書名做 "Good" City Form....
書中提到好的都市:充滿活力 (vitality),大家都活得很好、予人歸屬感 (sense)
成比例(fit)、各種自然、人文資源取得 (access)容易且
具有生態上(平衡與自我循環)的某種機制--在掌握(control)之下而可以生生不息。
相對的,一個壞都市就死氣沉沉的、沒有歸屬感、不成比例、可及性低且失去控制。
然而都市的規範理論到底可不可能存在?
一直有很多反對聲浪(藍字的部份就是書中裡列出的反對意見)
KY在這篇文章裡一個一個的辯論...
像是:我們很自然就是排斥臭味、聽到金屬摩擦玻璃的聲音就會起雞皮疙瘩、
而最適宜人類的氣候就是25度之類的
KY說他相信有公共利益....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自我一廂情願XD
建築設計不是也不應該,都市設計更要不得一廂情願。well....人生更不是XD,況且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大家意見都很多,超多,也組成了我們這個花花世界。
一種米養百種人,每個人就是很不一樣。幾年來我卻老是覺得怎麼大家都很奇怪啊,有的人的存在就是很可惡。例如:就是一直有惱人的小偷的存在,一直有犯罪集團的存在;有人就很容易跟人借錢;有人明明賺了很多錢還是整天在喊沒錢;還有的人就是不願意舉手之勞做資源回收,明明書也讀了那麼多了,算是高級知識份子的人;有的人就是不會天天洗澡,不特別愛保持整齊清潔美觀?!也不太會想特意去追求一個更美好的生活;也有沒辦法控制吃別人盤子裡食物的人XD;也有不論你跟他說什麼都總是負面回應的人。或者老是把食物殘渣倒在洗手槽裡導致洗手台阻塞,然後孳生蚊蠅噁心得不得了,也讓大家都沒得用,就是會有這些人?!幾年累積下來,也讓我也漸漸愈不相信別人,原來人與人的疏離好像就是這一回事。話說回來,我自己的毛病才多多了。且實際上我所得到的包容也一直是無限的...也多虧身旁的人了...
原來一切也只是我自己莫名奇妙呵,完全忘記原來每個人就是不同的,每個人也都是不完美的。反正,不完美就是完美,完美也就是不完美;一個人的優點就是他的缺點,他的缺點就是優點。老子早就說過類似的道理了。
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讀 The Structure of the Ordinary Ch13: Common Understanding
自然顯現在實質的環境形式上。在台灣還蠻常聽到「認同」這個詞的說。
吵老半天,根本還是搞不懂,好像認同快變成怨恨的字眼。
「合諧 (coherence)」,
應該是說同一個地方的人的房子看起來會大同小異。
聚在一起有種合諧感人們的價值觀直接反映在空間形式上
....所以會變成說...如果一個地方很醜很髒很亂很吵,
就是那個地方的人的社會習慣、或習性上
基本上不太在意、或者是不太重視那些事情,大家心照不宣,默契十足過去「起厝」並沒有什麼建築師....木匠、泥匠找來,
就在基地上討論討論大小、預算、工期,就可以開工了現在是不太一樣了,專業分工分得愈來愈細....
且當人與人之間的默契受到挑戰....
那就要來講道理了,怎樣才是比較合理的,是可以討論的想要了解一種環境形式,必得去了解其
式樣 (pattern, 就我的了解,是指各種元素與元素的組織關係)、類型(type)與機制(system)。atrium(中庭)對一個羅馬人來講,所代表的其實是一種空間形式,而非機能
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樣子,不作特定使用。
要學語言就要去認字、背單字、填詞、造句、如何用法、習慣片語......
而才可以傳遞某些訊息
學建築.....建築可比語言人得自主而創造空間,週遭的人也都可以互相認同、認可.....
那是建立於人跟人的互相了解,達成共同的默契、風俗、習慣與價值觀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讀 Good City Form Ch3: Between Heaven and Hell
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親密,花園一類則為其模範其他更多的計畫再計畫,超級一廂情願而後才有關於都市場所的思考真實的烏托邦城市之所以長久,卻是在於他們十分的重視實體環境天堂看完了,看看地獄~章末引述《看不見的城市》裡的一段話:
「並非說人間地獄即將來臨,若真的有地獄,那就在這裡了,
在我們每天生活的地方,來自於我們全部的人住在一起。
有兩個辦法可以免除活在其中的苦痛:
第一個很簡單,就是讓自己成為地獄之中的一份子,那就再也不會感覺到它了。
第二個比較麻煩,且需要具備持續的警覺心與理解力:
學著找出誰是這個地獄之中,不屬於的這裡的...
然後想辦法讓他們持續下去,給他們空間。」
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
聽王老談色戒---Movie Review: Lust Caution
原本一直覺得沒看懂......聽王老一席話,才多了解一些了~
老師說這是女性主義電影。
女主角從小到大,她的一切經歷、所去做所為都是被動的,或是被安排來的,被教育成應該要怎樣怎樣才是對的.....讀書、參加話劇社、加入刺殺行列....甚至連第一次的男女經驗也是被安排的,且還不是她心儀的對象....一直到後來,重新接受訓練....戰戰兢兢,犧牲自己,還得時時刻刻帶著必死的決心。她被敎導,被要求要忠國、愛國、懲奸,犧牲小我以完成大我。
但她卻是所有人裡面唯一親身與易先生深入接觸過的人。她的出現,卻是他心中唯一的光明。他得花所有的力氣,絞盡腦汁與費盡心思欺騙他的國家,欺騙所有的人,承受「漢奸、賣國賊」等等罪名,怕死怕得不得了。他只能跟她說實話。她是他心中唯一一股清泉。
然而直到最後一刻,到底她才是真正可以決定這個人該死或不該死....而他...在她而言根本是「被」說成是大奸大惡之人的....
人心中的小我終究戰勝了大我。她把他放了。她叫他快走。她什麼都不想了,毒藥也不要吃....為什麼非得吃不可呢?
這個電影很奇怪的地方是......硬是要搞那麼多床戲的鏡頭,好看是好看......但是就是少了一股震撼力。戰爭大背景也縮小成貴婦們在打麻將.....混淆視聽XD
或許是李安太溫情了。
well.....
戰爭無非就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一件事.....不論如何,都應避免它。戰爭豈止泯滅人性....戰爭扭曲一切。讓我想起來老師展示在研究室圖書間櫃上的一段文字....
2007年10月8日 星期一
2007年10月1日 星期一
記【環境構成與規範】的第一堂課
環境構成法則就像是「地心引力」,為限制而非價值。它的事實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設計。
環境構成為「自然」之事實,環境規範為「應然」之事實。
自然中有應然,應然中有自然,為環境營造的雙面性。
建築為凡間事,沒有諾貝爾獎,沒有柏拉圖的天空,是在紅塵中打滾的專業。
價值的論述是關於思想、環境存在意義的辯論(論述)。是被說成這樣的。eg. Kevin Lynch提出「都市記憶」的觀點。我們開始被洗腦:原來,都市有「記憶」這件事情。
實體環境營造.......(構成+規範)+企圖......=地球+法規+價值 ???
實體環境之存與否,唯獨其價值。有價值有品質有意義,而值得存在。並不是什麼藉口、理由、並不是錢太多、不是講了一堆就應該存在。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中秋一輪肥月--A Fat Moon on Mid Autumn Festival 2007
幾年來的中秋都有非常精采可期的煙火好看。一瞬間,已經堂堂邁入第四年了。從我大四、研一、研二...現在是研三。雖然說今年只有我跟宗道跟簡廉青.....但是深深感覺超幸福~~~開心 *^_^*
或許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今天很難得的天公作美,一反連日來的陰雨連綿--月娘也露出臉龐來讓大家觀賞個夠!中秋「月肥」而人圓,但今年的月倒是消瘦了...少了圈脂肪,不知道她怎麼了呢?
中秋煙火印象,記得最初是跟Indigo、簡廉青他們還有宗穎、鱷魚王一起去安平的海邊放沖天炮,結果晚上的海邊實在太暗,也買太多沖天炮了,點炮點得超累,回到家還發現衣服被炸破一個洞。到了四草大橋上才發現超多人在那裡大放煙火!漂亮到不行!大開眼界了,讓我們興奮得不得了,大飽眼福。
第二年的中秋是跟豪哥去的吧!買了炮,直奔四草大橋。有點忘了還有誰了...記得好像有小蘋果怕煙火,哈哈!不過這次我們學聰明了,不買沖天炮,改玩一些炫的了,霹靂啪拉的,鱷魚王放火放得很開心得樣子。後來看別人放,想說那樣才真的叫做放煙火:他們一隊人,載了整個貨車的煙炮,一行人列隊,按部就班佈好炮位整裝待發,同時連續地開火,引爆是用很像滅火器的東西噴。完全不是用香在那邊緊張的半死引燃炮線老半天還不太發得動的,安平有海風的說。不過我們還是玩得很樂,也看得很過癮!
第三年則是跟妹妹、宗穎還有簡廉青他們一起過的了。買了炮照樣直奔安平四草,沒想到橋上卻沒什麼人,失望了一下,隨便玩了一下炮,就在安平晃著企圖找尋新希望。原來煙火大家移駕到林默娘公園與安平港碼頭了。且這一場萬民煙火秀演出持續之久,讓我不得不佩服與感動。就躺在公園的土丘上,不需要多花一毛,一動也不用動就有超棒、超美的煙火可看。我們都拍手!而且神奇的是今年看到的負責點燃煙炮的好像是一群小孩兒,在炸彈中穿梭自如,似乎可想見這些小孩的未來可期!話說今年度最帥最紅的台灣之光--李安與王建民,也都是台南出身呢!身為台南人,與有榮焉!不過,好像有人玩得太過火,消防聲呼嘯而過。
第四年就是今年,稍稍冷清了一點點。連日的雨也使我預期今年的中秋大概是不如往年。巧遇學妹時也不太有信心大力邀他們同來,畢竟安平是得騎車騎一段路才到得了,如果大家好不容易到了那又什麼都沒有豈不好笑。結果,安平果真沒讓我們失望!到得那裡,林默娘公園已經白煙瀰漫,像是經歷炮火已久,但火力不減。只見一朵兩朵三朵的曇花現,接二連三,炮聲此起彼落「咻~迸」「咻~迸」響徹雲霄,月亮在雲霧間調皮地吹著風,鄰周的汽車防盜系統也被震得驚吵不休,好像很怕;也見到消防警車在路上來來去去,像是在演連續劇。不過,真好。今宵歡樂勝平時。
願明後一場大雨,洗盡塵囂。而這整個也將如王老的話「平湖落雨」那般:擾了一池秋水,昇華而後再落下,如此反覆。但願中秋有年有天又再跟家人好友前來此福地,賞月賞花、饗宴中秋。
2007年9月16日 星期日
應對進退----- Practice One's Charm
比較難得的是自進了王老研究室後,與愛談天說地的老師和研究室成員有更多相處的時間與機會,每每聽大家一席話,總讓我覺得獲益良多。更從中得到無盡的樂趣。還有跟研究室的同學、朋友們去吃飯閒談,一起打發時光。只是說我也總是沈默大部分時間。主要還是不曉得說些什麼呢。
怎 麼總是辭窮呢?我總覺得有些人就很好,講話清楚,平易近人,才思敏捷且幽默風趣。人氣旺盛,人緣非常好,都讓我非常羨慕。想來想去,除了肚子裡沒有什麼墨 水,腦筋不清楚,應該還是得歸咎於太少演練了吧。對於要把一件心中所想的事情用簡單的話語跟鱷魚王以外的人講清楚都變得有點困難。
英文 "practice one's charm"字面上的意義:反覆地練習一個人的魅力,在中文裡來說或許是翻譯成「應對進退」,或者是「交際應酬」。連胡雪巖在面試他的工作夥伴時都要先測試一下他們的「外場能力」。
所以,肚子裡沒墨水就得要多多充實自己的知識;腦筋不清楚就得要多多鍛鍊腦力;太少演練就是因為太自閉了,該要多多跟人溝通交際應酬,把話想清楚了,然後才可以準確地說出來。
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阿伯勒-----Golden Shower Tree
前幾天看學弟妹的交來的手稿,有個學妹還畫了昆蟲--蟬,讓我也很想來畫個什麼東西。一時之間腦中空空盪盪的,也還真不曉得要畫什麼,過去課堂上都是畫水果靜物較多,但總覺得無聊,好像少了什麼。這天下午跑去誠品晃了一下,看到一本在介紹繪畫的書,裡面的案例多為速寫、素描,寥寥幾筆,但手感十足,皆堪稱佳作(實際上也確是大師作品)。赫然驚覺,萬物皆可入畫:一雙手、小狗小貓、人物、人體、風景、建築、都市景觀、樹木植被、一朵花、昆蟲.......就只差那份去把她刻畫下來的心情與行動了。
便想說來畫個阿伯勒好了。幾個月前阿伯勒的季節,黃花開得燦爛無比,我有去拍了幾張照片。不同於荷花那般清麗可人,也不若蘭花那般幽雅,阿伯勒花團串簇的盛景,美得叫人屏息。老師的文章裡寫到:「花不想容,只是綻放。」花朵並不會去想要長得漂亮吧,她基因如此,她內蘊的邏輯讓她自然而然的生得美麗無比。
想說要來畫個一串,一、兩朵,盯著螢幕看老半天卻還是覺得看不清楚,畫不太出來。真的是太久太久沒畫素描了嗎?!明明也才五片花瓣、五個花萼、十枚花蕊(其中有三根像是豆芽菜那樣長而捲曲、三個特短、四個中等)........